广外南国:人间四月天,读书正当时

人间四月天,读书正当时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2022年度图书馆读者借阅排行榜单
新鲜出炉

榜单里有你的名字吗?
今天小编有幸采访了榜单上的几位老师同学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上榜感言”

发展规划处吕建老师位列2022年度教工组借阅榜第二名。“读书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我的生活密不可分。”吕建老师倡导将书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来,他认为曾经读到的看似无用的书,总会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感受到那些书带来的收获。
谈到读书的意义,吕建老师认为,读书知不足,人的一生所能亲身经历的事情十分有限,所能达者不过万分之一。读书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手段。古往今来,宇宙宏微,无读书不能达者。“当我们随手拿起一本书,打开就看去,痴笑于书中的故事或者会意其中的某一句话,没有尽头,只有开心。”

排在2022年度教工组借阅榜第四名的周文老师,是新媒体与国际传播学院的一名专任教师。周文表示,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她喜欢在课余时间阅读专业书籍以及与新闻深度报道有关的书籍,并且有摘抄好词好句、写反思或者读书笔记的习惯。对于读书的意义,周文认为,读书是与先贤对话的途径。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可以穿越时空,与我们相会,这个过程很奇妙。
周文向我们推荐了一年一会的《新周刊》年度佳作,作为一名前资深媒体人,周文认为《新周刊》年度佳作总能以另类的视角为读者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可以多维度提升思维、开阔视野,有利于多角度看待、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体育部的李禄玉老师位列2022年度教工组借阅榜第九名。他认为,读书是获取知识和经验成本最低的方式,只要愿意去读,书中的智慧都能被读者获取。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李禄玉会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书籍,他喜好国学、历史、体育类等类别的书籍。在课堂上,他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丰富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不动笔墨不读书”,李禄玉希望同学们不要草草阅读,在阅读时,要进行批注、摘录或书评,这样才能从书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智慧。“每个人都逃不过时间法则和空间限制,经历有限,通过阅读可进入更广阔的人生,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使生命更加饱满。”

李禄玉推荐《老子》这本书。李禄玉介绍,《老子》又名《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哲学书之祖,是至今被翻译成外文版本最多、发行量最大的经典书籍。其以一、母、天、大喻道,探索宇宙万物的本源,主张太上、无为之境,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常以身设喻,主张修行、虚心实腹、少私寡欲,处处体现生命关怀。“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能体悟其中天地万物的辩证法则。”李禄玉说道。

据学校图书馆系统数据显示,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19级日语专业余俊文,以借书139次位列学生2022年度借阅榜的榜首。
余俊文认为,读书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不挑时间和地点,就像他时常背着一本书,一有时间就会拿出来阅读,零碎的阅读时间拼凑了巨大的阅读量。“读书就像是交了一个能说会道的朋友。凌晨未眠时、旅行途中、茶余饭后,这位朋友都陪伴着我。陪伴着我回顾过去,也陪伴着我憧憬未来。”
余俊文推荐的书是《绿山墙的安妮》,这是一本畅销全球的儿童文学,被翻成各种译本。因为自身是日语专业,他在阅读了中文译版的同时也读完了松冈花子译的《安妮》日文纪念版。在他看来,不同译本的安妮,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安妮的热情可以融化一切敌意的坚冰。安妮更启示读者在成长过程中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理解他人,无畏困难。

位列2022年度学生组借阅榜第二名的是来自中国语言文化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肖小红同学。作为一名毕业生,她想趁着还在学校,在资源和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多阅读几本书。每当看到有感悟的句子时,她都喜欢摘录下来,记录当下的想法。她认为,读书是一场深入内心的灵魂之旅,它可以增长见识,提升智慧,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可以让我们打开自己,让心胸变得愈加豁达和开阔。
肖小红推荐《红楼梦》这本书,她认为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塑造了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同时,这也是一部社会的百科全书,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人性和为人处事的启示。作者的观念具有前瞻性,更有非常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品读时我们要多思考、多实践,模仿其写作手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本次学生组阅读榜第三名,是来自计算机学院2020级软件工程专业的郭明泉同学。他认为读书不仅丰富了知识,还充实了他的精神世界。除了读书,他认为做笔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每次看到自己记录的笔记,再回去翻看时,莫名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让我受益颇多的是一本讲述速记技能的书刊,我从中学到很多读书的技能和方法。”他启示大家,读书时眼睛要有余光,在扫读书籍时,要用余光快速找到书中的“精华”,“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和我一样,体悟自己的‘余光’!”
在南国品读南国
“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麦梓轩 摄)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署名的一本书。本书从阅读的三个目标——为了消遣、获得资讯或增进理解力——入手,确定了一个“成熟的”阅读者是以增进理解力为阅读主要目的。通过阅读的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地对一本书进行剖析来达到这个目的。最后指出要找出对自己有特殊价值的书,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成长自己的心智。

(麦梓轩 摄)
图书馆是同学们常去之所,如何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不妨选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来图书馆找一本文学著作,用书中的方法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寻找问题,在保持着阅读的专注速度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并且要尝试着多角度看待问题,成为书的主人,这样阅读才会变得游刃有余。

(麦梓轩 摄)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郝琳琳 摄)
《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我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我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人生莫大的遗憾和痛苦,但他又十分幸运的在命运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赵莉 摄)
课余时间,除了待在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星空间咖啡屋也成了南国学子们休闲的不二场所。窗外雨声滴答,闻着沁人心脾的咖啡香气,打开这本《我与地坛》,感受史铁生先生在生活中“输了”后,将忙碌的生活变得缓慢起来。就像时而忙碌到疲惫的你,也不妨慢下来,翻开尘封已久的书,听听雨滴落地的声音,看清生活的每一个细小的瞬间。
“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暇。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

(谢丰 摄)
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暇。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美国的19世纪是个辉煌的时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主活在这一时代的梭罗也不例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梭罗对超验主义更是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

(范成鑫 摄)
快节奏的生活,行人总是忙忙碌碌。而南国天鹅湖的一方悠闲美景,耀眼的阳光下波光粼粼,黑天鹅仰着脖颈,吸引着路人们的目光。就像瓦尔登湖带给读者的感受一样,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盖,像农夫一样日复一日地耕种我们的精神世界,在南国的校园,在忙碌中将美景尽收眼底,在物质世界将精神财富耕耘收获。
“燃烧人生并不是一味地透支,即使是再强壮的身体也有疲劳的时候,劳逸结合是一种生存的策略。身体是生存的本钱,休息是狂奔的前奏。”

(曹景文 摄)
《狼图腾》是姜戎写的一部以狼为主体的小说。狼的本义是勇敢,狼的本性是忠诚于狼群且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狼性。故事的主人公来到草原,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通过一系列的令人陶醉的有趣的故事,主人公发现狼是动物中唯一不可驯服的、十分神秘的动物。

(谢丰 摄)
青春永远是充满热血与激情的,青年人永远不会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就像狼图腾中桀骜不羁的狼群,充满血性,在运动场上团结一致,勇夺桂冠,为自己争夺,也为同伴欢呼。

书香馥郁
天天都是读书日
让我们开启一段说走就走的阅读之旅吧
在时光深处
在浩瀚的书海
修炼最好的自己
文字:陈俊好 黄安忆 王曦
排版:刘思覃 廖嘉怡 杨泽宸 胡心露
责编:刘阳 李阳 洪玉敬

- 2025-05-19
- 2025-05-19
- 2025-05-16
- 2025-05-16
- 2025-05-16
- 2025-05-15
- 2025-05-14
- 2025-05-13
- 2025-03-25
- 2025-03-25
- 2025-03-11
- 2025-03-11
- 2025-03-05
- 2025-03-05
- 2025-03-05
- 2025-03-04
- 2025-01-11
- 2025-01-11
- 2025-01-11
- 2025-01-11
- 2025-01-11
- 2025-01-09
- 2025-01-09
- 2025-01-09
- 2025-01-08
- 2025-01-08
- 2025-01-08